查看原文
其他

一纸移防令,万家夜难眠……

2016-12-22 NO.1 一号哨位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o03492rt61e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▲27集团军移防催泪视频





一纸移防令,万家夜未眠

文 | NO.1



故土难离,始终是千百年来积淀在中国人心中的情结。然而,多少军人和军属,因为工作的原因,背井离乡,把家安在了驻地。

近两年来,随着军改推进,军队规模结构和部队力量编成改革推向纵深,许多部队又不得不涉及到移防问题。刚刚适应环境的家属,又将要整理行囊,奔向未知的远方。

为了国家大计,为了军改目标,军人群体服从命令,牺牲小我,得到了“伟大”的称号。然而,“伟大”背后的故事,我们又怎能忘记?“伟大”背后的彷徨,我们又怎能不去关心? 


W排长,毕业分配回到家乡,不久前刚和女友订完婚。这对高中时的“地下恋人”走完了异地,最终走到了一起。

C士官,当年可是羡煞旁人,把一个女博士娶回了家。他家属投奔他来,刚刚考上驻地的公务员,他正准备宴请几位关系不错的战友。

L参谋,身边只有母亲一人,所以也就一直跟着他生活。虽说方言有所不同,但老母亲经过这些年,也总算是能和附近的老年人融入到了一起。

H连长,最近拿出多年的积蓄,刚刚攒了一辆新车,和妻子准备趁着当地的牌照刚刚办下来,盘算着自驾游的行程。

Y干事,刚刚有了二胎,老婆正在家属区坐月子。家属房虽然硬件差一点,但是周边的环境,那至少都是花园式的。

然而,部队可能会搬动的消息却悄悄传开了…… 

也是去年的这个时候,2015年12月,朋友圈被27集团军移防山西的消息刷了屏。

“移防”这个曾经很少见的词汇,走入了我们的视野。

也正是从那时起,我对这个小小的“移”字多了几份关注。左边禾苗的“禾”,右边一个“多”。中国人为什么移、往哪儿移?答案,似乎全在这个字中——“禾”苗“多”的地方。

都说人往高处走、良禽择木而栖,军人的移防,却不讲任何价钱,也不看“禾苗”的多少,一切只为了战斗力,为了国防和军改大局。

有部队从大都市移到小乡村,也有部队从西部边陲移到东南沿海,有人喜,有人忧,但不论如何,移防都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军人家庭的未来。

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,每一个军人和军属,都在默默等待。 



金一南教授讲过一个例子:

一次,我们国防大学防务学院的外军学员去上海参观见学,上海警备区接待得非常好,大家都很感激。特别是警备区的外事处处长十分干练,协调能力很强,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。

告别晚宴上,有外军军官问这位处长:“你在这里工作多少年了?”处长回答:“30年。”周围“轰”的一下,外军军官不由自主惊呼起来。对他们来说简直难以想象,一个军官可以在一个单位干30年。可是对我们来说这算什么?反而显得他们大惊小怪了。

这个例子是为了讲外军的轮换制度。我在想:

同样是干30年,如果地标不是上海,你会怎么想?如果搬,他会怎么想?

一纸轮换令很轻,但如果已经成了驻地军人,生活的全部都已经安定下来,对于他们来说,这一张纸,很重!

对好多人来说,眼前,不只有搬,还有未来的军旅生涯能走多远,身后的亲人会不会支持等深刻的思考和迷茫。 


已经见过父母的当地姑娘

已经记住自己口味的小店老板

已经加了好友的快递小哥

已经刚刚融入小朋友中间的军娃

已经熟悉哪里的超市水果新鲜,哪家商场的衣服换季打折多的随军家属

……

对生活基础已经确定的人来说,搬家从来不是只有几个前运袋,那些隐形的东西都有可能会搬丢。

新地方,孩子要上学,妻子要上班,家庭要照顾。

新地方,新的人际网络,新的生活环境,甚至是新领导、新同事、新军种。

新地方,脖子下的改革已经开启,军旅人生下一步到底要咋走。 

▲摄影:刘晓东 

若以小利计,何必披征衣。

如果战火燃起,生命都已经交了出去,军人还有何不能服从?

只是希望:

如果,任何一名军人,每年少休一天假和当年多生一个孩儿的受到的处分是一样;

如果,无论何时回家,都能够顺利拿到军人探亲专供的一等座、经济舱、卧铺票,而不是仅剩的站票;

如果,那个大山深处的军营,漫长的边防线,消磨一身本领的岗位,不会是我挚爱军旅的全部归宿;

如果,异地的嫂子、爹娘、军娃都能被温柔地对待,提起丈夫、儿子、爸爸时都是满满的自豪,再也不要立下什么家规;

如果,亲人临终前不能尽孝,妻子生产时候不在身边的事例不再被提及,多少年不回家不再是典型;

那时,无论搬到哪里,我都会毅然决然背起出征的行囊。

因为我懂:无论我走到哪里,祖国都没有忘记……

更多军人故事,请关注一号哨位

- END -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